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

VELO 從彼得原理看企業用人

理學家彼得(Lanrence.J.Peter,美籍加拿大人,1917年生)研究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后,分析歸納出著名的“彼得原理”。即:“在一個等級制度中,每個職工趨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勝勝任的地位”。

具體是:每一個職工由于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(勝任),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;其后,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,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。

由此的推導是: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占據,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。

彼得原理無意中道破了所有階層制度之迷。凡一切層級制度社會,如商業、工業、政治、行政、軍事、宗教、教育各界,都受彼得原理控制。

最明顯的莫過于中國政府現行的人事制度。中組部在有關干部任用的文件和政府現行公務員制度中明確研究,提升到某一級別的職位必須在下一級(或半級)職位中任職達到一定年限,逐層向上提升,并將選拔范圍放到最小的圈子,最后的結果正如彼得原理所推導:大部分的領導職位是由不能勝任的人所擔任。

由此可以解釋:政府為什么效率不高(做領導的不做事,做具體事情的不是領導)?國有企業為什么辦不好(套用政府現在的行政級別制度)?為什么官僚在每一個社會中都存在?等等。

由于企業實行的也是層級制度,也存在同樣的隱患。我所熟知的一間成功企業的用人之道包括:1、重用外來人才。
2、在企業內部逐步提升。

重用外來人才的好處就是:用現成的人才,避開“彼得原理”所涉及的推導,重要的職位大多數由所能勝任的人才擔任。在企業內部逐步提升的情況是:除少數脫穎而出之外,在本企業內部逐步提升的人,很多并不能勝任其工作。

有人認為:重用外來人才、重用現成人才對企業的成長非常重要。但重用外來人才的弊端非常多。如某私營企業很多領導職位都由國企業過來的人才擔任,他們不但帶來了經驗和客戶關系,同時也帶來復雜的關系、國有企業明爭暗斗的習氣。

更重要的是:他們現在的職位與原來在國企業的職位相當,或許是可以勝任的職位,但他們的上升能力和潛力已非常有限,大多數靠以前的關系或經驗,沉浸于日常工作的繁忙和應酬之中,自身能力提升、自我發展和不斷提高的機會非常渺茫,如果再向前提升一步,那么正應了彼得原理的推導:下一個更高的職位將是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。

在企業內部逐層提升職位,最終的結果就也是:最終有一個職位是他所不能勝任的。 再談一談“人”本身的情況。如果簡單地將企業的人分成兩類,那么將存在兩類人。

第1類:能勝任現在的工作,但基本已“定型”,不具備自我提升的素質,永遠只能做好現職工作,再向上升一級就是錯誤。

第2類:不但能勝任現在的工作,也具備自我學習、自我總結、自我提高的素質和能力,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,從而勝任所有的職位。 由此可見,企業的用人之道可簡單地概括為:發現并培養第2種人。

由此推導的結論是:必須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部的重要性,成立人才資源部并有效運作,發現(包括招聘和在企業內部發展)并培養企業每一職位的接班人,在人力資源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潛力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