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

VELO 轉載 石滋宜博士 文章

培養習慣性決策思考模式石滋宜/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
所有的企業都會面臨遇到瓶頸所需的轉型,尤其是在速度革命的今天,環境變化如此快速。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企業無法應變改變呢?原因是領導者對於未來沒有方向,不知道該帶領員工往那個方向前進。故領導者對於環境的應變,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準備? 
每一位領導者都必須養成不斷地問為什麼?找尋問題在那裏的思維習慣。這種思維習慣的養成,是每當我們遇到任何問題,都會快速在頭腦裡產生一種有程式的決策過程,正如Design For Six Sigma的五大步驟:Identify (確認) 「確認真正問題所在」、Define (界定) 「界定解決對策-優先次序」、Develop (開發) 「開發解決問題方法」、Optimize(最適化)「最適可執行方案」、Verify (驗證) 「執行、追蹤、驗證」。 
請不要刻板的以為,這些步驟僅能用在產品的開發或設計上。事實上,我們將此變成思考的一環,習慣性的在遇到問題時,都用它來進行檢驗。 
以下我以二位企業家的成功事蹟,說明他們如何使用以上五大步驟,進行策略思考,促使企業起死回生,分別為:日產公司的前CEO鞏恩(Carlos Ghons),與IBM前董事長葛斯納(Louis V. Gerstner)。一、Identify(確認) 日產1999年虧損達6844億日圓,鞏恩首先先確認問題,他說:「答案就在公司裡─成本高、債務多與企業文化守舊」。
而1993年被當時媒體形容為「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墳墓」的IBM,虧損達到累計3年157億美金,葛斯納同樣先確認問題,他上任九十天,就發現其檔案櫃裡多的是願景聲明,以及一大堆錯綜複雜的計畫,但全淪為紙上談兵,對於公司現況毫無助益。
二、Define(界定) 在界定部分,日產鞏恩立即實施的是有效的控制成本(Cost down),並且處理沒有生產力的資產。而IBM葛斯納則是喚醒全體員工,立刻起而行的去執行確實可行的計劃-面對客戶。
三、Develop(開發) 日產鞏恩開發出日產復興計劃(NRP, Nissan Revival Plan),內容主要是:● 摒棄了日本公司傳統的經營方式和保守文化● 果斷:向供應商提出三年內縮減20%採購成本的計畫,在限期內未達要求者,則要承擔斷然失去日產業務的後果。● 速度:鞏恩改革的步調,往往超越預定的進度。IBM葛斯納則是要求每個事業單位,開發並執行一連串確實可行的策略,第一要務就是恢復公司的獲利能力。
四、Optimize(最適化)日產鞏恩的最適化是:●以利益為導向;●確認優先順序;●顧客導向的產品研發;●傾聽員工聲音,傳達、溝通組織價值,並懂得鼓舞員工、信賴員工、建立起活力有願景的企業文化;●建立協力型組織,強調成果導向,亦即責任制,因此組織的形態不是垂直層級,而是水平橫向聯繫,例如依產品別分為九個組織,內有十位編製成員,專職負責,打破官僚組織,藉以增加應變的能力。IBM葛斯納的最適化是:●不空談願景,而是盡全力去服務顧客,成為唯一提供完整服務的供應商;●在市場方面,積極拓展核心產品市場;●「回應顧客」─更體貼顧客、加快週期時間、加快交貨時間,以及提高服務品質。
五、Verify(驗證) 在過程中兩個人都不斷的進行驗證,看看所做的決策與執行過程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。最終日產鞏恩的最佳印證是,1999年實施「日產復興計畫」,僅20個月便轉虧為盈,獲利達21億美元,創造十年來日產營業最佳成績。而IBM葛斯納最好的印證則是,在葛斯納退休那一年(2001年),IBM不僅活了起來,而且活得更好,獲利更達到80億美元。   領導者如果運用此五大步驟,相信就能找出企業最關鍵,也是最該優先處理的問題,不僅如此,領導者若能真實的面對問題,就能從中尋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,使得企業有不斷突破的機會。(馬紹慧整理040405)

沒有留言: